贝类遗传与演化研究室
贝类模式动物研究平台的建立
您的位置:首页 > 研究领域 > 贝类模式动物研究平台的建立

双壳类模式贝-侏儒蛤

侏儒蛤(Mulinia lateralis)自然分布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和加勒比海域,是隶属帘蛤目蛤蜊科的小型埋栖性双壳贝类,寿命约2年。侏儒蛤具有成为模式贝类的诸多优点,如体型小(成体约15-20 毫米)、发育快速且早期贝壳透明、性成熟周期短(约2个月)、易人工饲养(不需附着基)等。

目前,本课题组已经搭建了标准的侏儒蛤实验室人工繁育体系,每年家系可连续传代5次;已构建了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并完成了单倍体精度的基因组组装,获得了全发育时期/成体器官转录组以及幼虫的单细胞转录组,发现侏儒蛤具有软体动物古老核型和基因库代表性。此外,侏儒蛤是最早成功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双壳贝类。本课题组目前已突破微小卵径显微注射技术,成功实现外源基因导入与细胞示踪,利用RNAi技术初步建立单基因敲降实验体系,并利用CRISPR/Cas9技术初步建立单基因敲除实验体系,为解码感兴趣的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。

腹足类模式贝-非洲大蜗牛

非洲大蜗牛隶属腹足纲,生长快速,平均寿命3-5年,可通过休眠应对环境压力。作为最大的陆生软体动物,其壳长可达20厘米。A. fulica为雌雄同体,异体受精,5-6月龄时性成熟,每次产卵100-200个,一年内可产卵3-5次,8-15天可孵出幼蜗,是研究软体动物无限生长、陆生化适应等科学问题的理想动物模型。

本课题组已实现非洲大蜗牛的实验室养殖与人工繁育,每年可繁殖3~4次;完成了主要成体组织器官的转录组构建,建立了幼体细胞和成体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体系,为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解析奠定了基础。

发表文章:

1. Wang Y#, Zhu X#, Lian S*, Li Y, Hu N, Hu X, Bao Z, Wang S. (2022)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Cfap206 for bivalve ciliogenesis by RNAi and CRISPR/Cas9 technologies.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. (In press; doi: 10.3389/fmars.2022.864037)